当前位置: 首页 > 权威发布 > 品牌黑榜 >

2013年12月度品牌黑榜TOP10

时间:2014-01-06 16:08来源:《中国品牌》杂志 作者:本刊研究部 点击:
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净化品牌成长环境!

    1、恒天然

  新闻回放:12月4日,恒天然集团中国公司证实,位于新西兰南岛提马鲁以北的恒天然克兰德博伊奶酪工厂发生化学品泄漏。初步报告称,泄漏的化学品是氯。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新西兰乳制品入关检验,并表示如有必要会对相关产品增加检测程序。而频繁的安全事件很可能会拉长禁令解除的期限。

  点评:恒天然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品牌形象尽损,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经失去“源自新西兰的优质奶源”的品牌概念,如不尽快解决其信任危机,整个新西兰乳业都将受到株连。

  2、物美

  新闻回放:12月4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称:物美进场收费混乱不堪,供货商卖10元钱的商品,物美拿走3.8元!这些费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同物美合作的供应商当中,大约有40%出现了亏损。物美暴利,消费者埋单,到底谁来管!

  点评:作为连锁超市零售界的一方霸主,物美全然不顾悉心维护的企业品牌形象,多次爆出“进场费”乱收的问题,消费者也不傻,不要为了一时追利,毁了日益成熟的口碑品牌。

  3、玛花纤体

  新闻回放:12月7日,多名来自知名美容会所玛花纤体的会员,向新民晚报反映,称玛花纤体在上海的多家门店以店面装修为由,纷纷停止营业,剩下的几家门店也已停止服务。其未关店工作人员称,现在门店已经暂停服务,并有员工透露,老板已逃至海外,财务总监也不见踪影。员工讨薪,会员索要会员卡内不菲余额,已求助相关部门维权。

  点评:一个被称为“国际纤体专家”高端品牌,进驻近十年来,在国内可谓荣誉颇丰,且拥有相当庞大的会员资本。此次店面尽数“关张大吉”,老板跑路,以后在国内纤体领域这个品牌将不复存在。

  4、哈药

  新闻回放:12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称,其在保健食品执法检查和抽检中查出了包括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葫芦大药房销售的“赛而牌维美克减肥颗粒”在内的21种产品含有酚酞、西布曲明等违禁化学药物成分,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点评:纵观十年来,哈药的保健品质量问题可谓层出不穷,其药品的毒副作用及假冒等行为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业务体系及整体品牌的建设,在屡犯不止的境况下,哈药是准备砸自己的牌子了。

  5、光明

  新闻回放:12月17日,广州市工商局和质监局发布第三季度食品抽检报告,上海城光明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注心蛋黄派和一批次黄油切片蛋糕,均被检出防腐剂超标问题。这已是该品牌产品今年第3次检出问题。

  点评:不断出现以“光明”为品牌的多种乳制食品的质量检出问题,消费者势必再也不敢购买带有“光明”字样的商品了,如果光明再不重视维护品牌形象面对消费者,恐千里之堤将毁于蚁穴。

  6、圆通

  新闻回放:12月20日消息称,重庆市圆通某网点,快件到达后十天半月都不派送,消费者上门自取竟遭快递公司员工殴打。多名消费者表示,虽然自己的快递已经被延误了很久,但好多人不敢到圆通公司去理论,只能自认倒霉。圆通重庆公司竟回应:公司内部调整,消费者请等待。

  点评:圆通速递几乎一直给消费者“慢、乱、横”的形象,并没有良好的正面品牌形象,难道你们提出“安全时效稳定科技创新”的口号是拳头“打”出来的吗?没有好的品牌服务形象,离完全丢失客户的那天也不远了。

  7、贝因美

  新闻回放:12月20日,贝因美(002570,股吧)又陷“税收门”。据了解,贝因美公告承认其因对会计核算和费用支出管理方面不够规范的问题被责令补缴税款,将进行整改。公告显示,财政部驻浙江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贝因美201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发现其存在销售业务少缴税收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需要承担552.72万元补缴税金及滞纳金。

  点评:前面“伪高新”、“研发费用归集不合理”等事件,贝因美已缴纳近亿元的税款,近日又被责令补缴税款,如何这般其品牌建设基本已被政府踢出培养范围,未来发展堪忧!

  8、康泰

  新闻回放:12月20日,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组乙肝疫苗,前两批次疫苗流向也已公布。涉事批次疫苗流向和批次至今尚未公布。深圳一名新生婴儿17日接种乙肝疫苗68分钟后死亡,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全国发生的第四起疑似“疫苗致死”案,涉案疫苗全都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事批次疫苗流向和批次至今尚未公布。

  点评:作为疫苗类的生产企业,应该更为注重其质量品牌的维护,一旦注射者出现生命安全的问题,将直接造成品牌的倒塌,甚至这个企业也将在医药类行业中消失。

  9、加多宝

  新闻回放:12月20日,王老吉诉加多宝虚假宣传纠纷案在广州中院宣判,法院判加多宝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红罐王老吉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了”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并立即销毁使用了上述广告语的宣传物品,同时赔偿广药公司经济损失费1000万元。

  点评:明知道这种方式的品牌宣传会造成其今天的损失,加多宝却依然想凭借一句广告语来争夺消费市场。依靠已成型的企业形象狐假虎威,不如好好思考自我品牌的创造之路如何走。

  10、工行银行

  新闻回放:近日央视报道,国内多家银行放贷黑幕,工行、农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天津银行与浦发行等串通中介造假骗贷登陆黑榜。中介公司的担保方式就是制作假合同、假证明,从银行贷款套现。对此,有些银行选择默认,有的银行工作人员还主动劝客户造假骗贷,银行工作人员如此帮忙,为的是可分享佣金。

  点评: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就是国内银行暗度陈仓的不良行为,连国有银行都如此不顾自身品牌形象做勾当,大大降低了其努力在客户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口碑形象,这也势必连带的降低其客户的忠诚度和数量。

  注:此文刊载于《中国品牌》2014年1月刊,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责任编辑:NO.001)
顶一下
(12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更多广告创意

  • 广告赏析-2014年1期

  •  广告赏析-2013年12期

  •  广告赏析-2013年11期

  • 广告赏析-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