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锣 新闻回放:近日,金锣集团分公司四川省眉山市金锣食品有限公司因违规排放污水被央视曝光。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金锣集团近几次事件都在说明企业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过,金锣集团公关公司人员则对记者表示,他从金锣集团得到的消息是,“目前,当地环保局已经进入调查。” 点评:品牌作为一个公众资产,其起码的道德边界是不作恶。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实现品牌的发展显然会给品牌资产造成减损,并且造成不可持续的发展。 2、格力电器 新闻回放:据审计署网站消息,日前,国家审计署对节能环保类“三款科目”,即能源节约利用(21110款)、可再生能源(21112款)和资源综合利用(21113款)进行审计发现,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个款级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 点评: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企业却在一个小河沟里丢尽颜面,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尽管只是一个品牌污点,也足以折射出格力的品牌格局尚需再上台阶。 3、万家购物 新闻回放:6月18日,浙江亿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旗下的“万家购物”网站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在金华市婺城区法院开庭审理,应建成等15名涉案公司高管集体受审。此案涉及金额高达240.45亿元,涉案人员近两百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00多个县(市),是目前已知全国最大的网络传销案件。 点评:“万家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购物返利模式,已经从返利促销模式逐渐演变成为网络传销的“吸金黑洞”。一个如此作恶的企业,一个如此漠视法律的品牌,走上公众审判庭必然是唯一的去向。 4、紫金矿业 新闻回放:最高法院6月18日公布了4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公布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中,被告单位被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多名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法院案例称,自2006年10月份以来,被告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所属的铜矿湿法厂清污分流涵洞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 点评:当黄金的光芒被侵害公众利益遮掩时,其品牌金含量也会大打折扣。环境修复自然不易,不过品牌修复更加艰难。 5、奔驰 新闻回放:日前,多名奔驰车主到深港澳车展上拉横幅维权。车主们称,他们的奔驰车内一直有异味。奔驰公司虽然请来德国专家,但检测方法是“用鼻子闻”。虽然奔驰公司最终从不承认有异味到承认异味确实存在,但坚称异味不会影响人体健康。车主们普遍反映:“我对奔驰完全丧失了信任。” 点评:用鼻子闻来判断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简直就是一个笑谈。作为世界级汽车品牌,如此糊弄消费者也真实匪夷所思。无论多么牛气的品牌,不敬重消费者、不敬畏市场,最终也会被遗弃。 6、安利 新闻回放:纽崔莱是安利中国销售的知名保健食品品牌,然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两款纽崔莱产品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已经过期,却仍在售卖;同时,两款专门针对儿童的保健食品涉嫌无保健食品许可证号,却宣称其有保健功能。北京市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品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到期后再生产的产品即为无证产品,可以进行投诉,不过涉及退货等事宜则需和工商部门进行交涉。 点评:如果在声称过程中涉及虚假欺诈等违法行为,企业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不论是什么理由,忽视对消费者的尊重只能导致品牌走向没落。 7、LG电子 新闻回放:日前,合作伙伴浪潮软件的一则公告,揭开LG电子株式会社在中国市场“主动逃税”的恶意行径。公告显示,LG电子在中国控股70%的子公司“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于2007年至2010年期间,通过“高买低卖”等手段,累计逃脱各类税款高达2.08亿元。这一恶劣行径令人“触目惊心”,也创下近年来在华经营外资企业“偷逃税款”的纪录。 点评:“依法纳税”正是LG电子在中国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但LG电子却选择了这种“违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反映出这家企业“商业道德”的缺失,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坏榜样”。 8、大连石化 新闻回放:6月2日下午,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发生一起储罐闪爆着火的事故。事故造成2人伤重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8万元。据接近大连石化相关人士透露,此次发生火情的工程原由中油七建承建,但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后将此工程转包给了新港公司的个体承建。该单位在资质、能力等方面与中油七建相差甚远,这可能是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点评:中石油过去4年发生6起爆炸,引发国务院问责。中石化经常将企业责任挂在嘴上,但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都没有保证。一个规模再大的企业如果缺乏普遍认可的品牌美誉,将永远无法跻身伟大企业的行列。 9、强生 新闻回放:6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由于强生公司药品及健康产品近年频繁召回,该局相关负责人于当日约谈了强生公司,并放出狠话:“任何在华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凡在国外召回药品必须在华同步召回。” 点评:面对舆论质疑其在华执行“双重标准”,足以说明强生品牌的美誉度在迅速下滑。一个过去无论多么强势的品牌,屡犯不改在丧失了市场基础之后,被扫地出局的日期就不远了。 10、绿城 新闻回放:在获得建设银行6亿元贷款后,绿城中国旗下的新疆鸿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鸿远公司)以虚假的合同款合计支出3079.6万元“建行贷款融资服务费”。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新疆鸿远公司支出的巨额“建行贷款融资服务费”涉嫌商业贿赂,建议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点评:涉嫌商业贿赂对一个品牌来说一定是不光彩的事件。品牌的扩张依靠的是扎实的质量和稳健的经营,投资取巧只能给品牌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责任编辑:NO.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