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品牌观察 >

明胶害在明知故犯

时间:2013-01-23 10:31来源:《中国品牌》杂志 作者:李祝义 点击:
品质第一永远都是企业坚守的使命,我们的民族品牌应该有一个健康的价值取向
       明胶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央视主持人的一条微博最早曝出含有工业明胶的食物是“老酸奶”和“果冻”,再到铬含量超标高达 90多倍的药用胶囊“接力”出现,“明胶门”演绎了众多版本。尚且不说信息是否全部属实,但最近一段时间,明胶事件扰乱了国人的生活,众多网友则大喊明胶“坑爹”不浅。

       事分两头说,明胶事件的出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纸里包不住火。那些黑心厂商的做法突破的是道德的底线。此外,这次事件涉及到的企业中不乏像修正、金马等一些国内的知名品牌,而这些企业的做法却让消费者大跌眼镜,要么推卸责任,要么对外发表一些隔靴搔痒的致歉声明。

       为什么每次都在出现安全事件之后,这些企业才采取补救措施?每年企业的安全生产指标和社会责任报告难道只是充充门面?在这个品牌为王的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是靠企业安全、放心的产品来支撑,是要用彻底的真诚来回馈。一次次的伤害无法用简单的道歉来弥补,很显然,这些企业做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傻事。忠诚度的丧失或许会给这些企业重重一击。

       明胶事件的背后,装满了大秘密,也隐藏了看不见的制度漏洞。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刚性规定的制度,但这一系列的硬性约束,却在执行层面成了的制度空壳,明胶“胶”住了监管部门的执法之手。监管部门要做的不仅仅是事发之后的彻底大清查,更需要将日常的监管工作做到位,不然,消费者的利益从何处得到保护?一次明胶事件尚此,更多“明胶门”出现后再亡羊补牢恐怕为时已晚。

       一个民族的物质缺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道德的缺失。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再到“明胶门”,一次次的道德沦丧让国民开始恐慌。再者,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都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么,何谈走出国门,立足国际?

       任何事情讲究个内外兼修,但攘外与安内要达成统一才能形成整体性的良性发展。做品牌也是一样,品质第一永远都是企业坚守的使命。明胶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个别人的问题,是企业经营理念和责任意识出了状况,明知故犯或者是投机侥幸心理作祟,以及追求成本最小化 \ 效益最大化的经营误区。

       一个品牌的良好行为如果完全靠监管,这是非常可悲的。我们的民族品牌应该有一个健康的价值取向,让消费者感受真实,让生活回归纯真和自然,堂堂正正地做企业。


注:本文详见2012年第5期《中国品牌》杂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品牌》杂志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本社联系.

(责任编辑:NO.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更多广告创意

  • 广告赏析-2014年1期

  •  广告赏析-2013年12期

  •  广告赏析-2013年11期

  • 广告赏析-2013年10期